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理论天地

 
地方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究——以枣庄市为例
 

  

朱琳琳  郑娟娟

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全面抓与重点抓相统一、覆盖全党与面向社会相贯通。”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利用工作,着力推动全市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用“家门口”红色文化资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注入红色动能。

一、深刻认识《条例》出台的重大意义

“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全面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科学方法和优良传统,有利于持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条例》从历史层面深化了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任何一个时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党史是一座精神宝库,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自《条例》出来以来,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枣庄党史史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多层次、多渠道转载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理论文章,引领全院党员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切实履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持续夯实对党的领导、对党长期执政、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不断增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条例》从制度层面强化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组织领导。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党的目标任务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极大提升了党史史志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条例》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与党内重要法规制度相衔接,把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固化下来,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从一般要求向制度规定的转变、从主题教育向常态化教育的转化。为保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有效执行,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条例》,强化级统筹,深化上下联动,构建全域化、立体式《条例》宣讲体系。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订单式”开展宣讲,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先后赴枣庄学院、枣庄基层党建学院、山亭区委党校、市接待事务中心、薛城区新城街道托二社区等地,为在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机关工作人员、社会群众开展《条例》宣讲近30场次,累计受众4000余人次。

(三)《条例》从精神层面具化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明确规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全面抓与重点抓相统一、覆盖全党与面向社会相贯通。在党员学习教育中,应当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以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中心,以破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难点为切入点,摸索党史学习教育供给侧、需求侧各自特点和匹配规律,大力开展党史史志“七进”活动,向枣庄市档案馆、枣庄市图书馆、枣庄市铁塔公司、枣庄市实验幼儿园、滕州市柴胡店镇等单位赠送《中国共产党枣庄历史》《鲁南工业的脊梁》《红色漫记》《鲁南铁道大队概览》《枣庄市志》等党史史志书籍,为干部群众了解枣庄党史和地情文化提供工具书。

二、枣庄红色资源现状分析

枣庄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浓厚,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6年,枣庄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枣庄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序幕。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第一个根据地建在枣庄,罗荣桓、陈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1940年成立的鲁南铁道大队(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原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军斗智斗勇,以游击战术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

据不完全统计,枣庄现存革命遗址、遗迹109处,时间跨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市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6处、省市级党史教育基地25处,拥有以《中国共产党枣庄历史》《鲁南铁道大队概览》《红色漫记》为代表的系列地方党史读物,形成了“实体+文献”、平面到立体的多元化的红色文化宝库。

三、枣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系统规范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党史史志系统的大事、要事、喜事。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抢抓机遇、细化措施、顺势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党史史志征编研宣各项工作,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服务保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篇章贡献党史史志力量。

(一)聚焦主责主业,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新成效

全面、完整、准确地记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党史史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以党史基本著作编写为骨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不断深化各个历史时期的党史研究,切实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民有所呼、史有所应。

1.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担当作为。创办新型志鉴产品——《枣城要事》,设置“媒体关注”“市政要闻”“重点工作”“党史纪实”四个常规栏目,以附录形式设立“他山之石”栏目,辑录相关地区创新案例和先进经验,为市委、市政府提供资政辅治参考。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部门举办“红动枣庄·强国复兴有我”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奋力谱写枣庄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在全省开创运用漫画形式宣传地方党史的先河,创新推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红色漫记——中共枣庄党史漫画系列丛书》,生动讲述枣庄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发展历程。

2.持续推进宣教阵地提档升级。出版发行《中共枣庄历史大事记(1999.10—2022.12)》,全面记录1999年10月至2022年12月中共枣庄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瞩目成就和获得的宝贵经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七个一”系列活动,提升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品牌效应。发布枣庄南下干部史料征集启事,抢救性挖掘、系统性梳理南下干部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人员构成、贡献和影响,形成《由鲁入浙——南下干部中的枣庄群体研究》等研究成果,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3.守好党史领域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定不移守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枣庄工人运动大事图录》《运河支队英雄传》《国民书店》《滕州市党史二卷》《台儿庄区组织史》等涉枣庄党史类图书、文学作品逾400万字的审核工作,把牢宣教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用好枣庄党史史志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媒体,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枣学党史”“正本清源”等专栏,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各类新媒体账号发布文章1500余篇,总阅读量近30万人次。

(二)锚定目标跑道,开创党史宣传教育新局面

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坚持以《条例》为指导,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遵循,使党史宣教职责更加明晰、力量更加集中、任务更加聚焦。整合党史宣传教育特别是新媒体宣传力量,全力抓好党史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党史宣教工作进一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构筑多媒体立体式传播矩阵。探索构建“官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期刊”四位一体的宣传矩阵,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史志产品。严格落实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低级红”“高级黑”。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完成《将军之路》纪录片现场拍摄工作,编撰提供罗炳辉将军有关资料1200余字。联合枣庄广播电视台、齐鲁壹点录制《枣庄地方党史概况及启示》《枣庄地方历史概览》《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书华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视频,累计受众近10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联合市委组织部出版《鲁南红色记忆》,在枣庄组工微信公众号刊发同名音频文本,让党史故事可看可听、有声有色。

2.拓展短视频传播新赛道。紧抓关键节点,精准策划发力,以重大党史事件和纪念活动为契机,用活枣庄红色资源,放大党史宣教传播效应。融合党史史志部门资源优势和新闻单位技术优势,举办短视频制作比武和系列展播活动,推出原创党史短视频35个。精心打造《枣庄党史英雄谱》系列短视频,直观呈现枣庄地区重要党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高质量、正能量的红色新媒体作品。积极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擦亮红色地标短视频大赛,组织报送短视频7部,累计阅览量逾21万次。十一前夕,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录制《党史映初心 共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短视频,先后在枣庄党史史志、枣庄组工、枣庄机关党建等微信公众号发布,阅读量和点击率均创新高。2024年,短视频工作经验做法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刊发推广。

3.打造大党史、大宣教、大视野格局。链接各方资源、加大跨界整合,组建枣庄市党史史志专家库。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经过严格审核,确定入专家50名。党史史志专家库的成立,找到了“开门办史修志”的新路子,架设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大平台。同时,印发《枣庄市党史史志专家库服务办法(试行)》,建立动态灵活的入库、出库机制,确保专家库常态高效运行,为专家施展才能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增强内容交融,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平台

党史教育基地是宝贵的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突出效果导向,充分发挥市域内25处党史教育基地“基因库”“活教材”“主阵地”作用,打造融教育、体验、实训为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延伸基地。

1.强化规划管理,彰显地方特色。制定印发《枣庄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从申报、评选、命名和管理等方面推动党史教育基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均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全部实行免费参观,并配备专兼职讲解人员,成为开展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等多种活动最直观、最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2.充分发掘资源,加强内容建设。指导各党史教育基地紧扣主题,科学设计、合理编排展陈内容。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展示各历史时期照片1500余幅、文物实物120余件、文献书刊资料600余册。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开设现场教学主题课3个、现场行走的思政课教学主题课3个、影像教学课程4个、红歌教学课程3个、情景剧教学课程3个,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96万人次。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年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400余次、举办党史专题教育课堂100余次、主题研学活动500余次。

3.做好结合文章,彰显时代价值。以提升教育功能为导向,高标准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红色课堂。贺敬之文学馆把研学课题与学校实践活动有机融合,2024年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参观学生达19万人次。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与枣庄日报社小记者站达成战略协议,年均参与研学活动过万人次。运河支队记忆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义务讲解3100批次,累计参观人数150余万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4.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效。滕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围绕打造“红+绿”模式的教育基地思路,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过微山湖的红色故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理念融入基地之中,实现红色理念与生态理念深度融合。枣庄胜利渠教育培训基地探索理论教学+宣讲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培训模式引导党员干部沉浸式学习胜利渠优良传统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的重要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品格的生动载体,更是讲好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最直接而生动的源泉。地方党史史志部门肩负着为党修史立传、续写“红色家谱”的职责使命,承担着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史提供服务的光荣任务,是红色文化场景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党史史志工作者要以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意志和笃行不怠、驰而不息的毅力,坚持留存史实与服务现实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宣传弘扬齐推进,及时记录好、阐释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史史志领域落地生根的全景画卷,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推动党史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研究成果
枣庄党史
枣庄史志
电话:0632-868501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14011134号
备案信息查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枣庄党史史志网